30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生产精酿啤酒时如何降低含糖量。对于啤酒生产厂家而言,生产一款含糖量低的啤酒是非常重要的,今天555000a线路检测中心的小编就为您具体介绍一下如何生产一款低糖啤酒吧。
在30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中生产精酿啤酒时,降低含糖量需从原料选择、糖化工艺优化、酵母菌种筛选、发酵条件控制及后处理技术五个核心环节入手,具体方案如下:
一、原料选择:低糖基底构建
选用低糖大麦品种
选择淀粉含量高、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大麦品种,如澳大利亚二棱大麦或欧洲冬大麦,从源头减少可发酵糖的生成。
添加10%-15%的未发芽小麦或燕麦作为辅料,其β-葡聚糖含量可延缓糖分释放,同时提升酒体绵柔感。
酶制剂辅助
在糖化阶段添加外源酶制剂(如葡萄糖淀粉酶、普鲁兰酶),特异性分解淀粉长链为短链糊精,减少葡萄糖等单糖生成。
酶制剂用量需根据麦芽溶解度调整,通常为麦芽量的0.02%-0.05%,避免过度分解导致麦汁过滤困难。
二、糖化工艺优化:精准控制糖分转化
分段糖化温度控制
蛋白质休止阶段:52℃保温60分钟,促进蛋白质分解,提高酵母营养供给,同时避免高温导致糖分提前释放。
糖化阶段:采用“低温长时”工艺,63℃糖化90分钟,使β-淀粉酶充分作用,生成更多麦芽糖(可发酵性糖)而非葡萄糖(直接供能糖)。
糖化终止阶段:迅速升温至78℃终止酶活,防止残余酶继续分解糊精为糖。
洗糟工艺改进
控制洗糟水量为麦糟体积的2倍,混合麦汁浓度控制在10.5°Bx-11.0°Bx,避免过度洗糟提取麦糟中残留糖分。
洗糟水温调节至65℃,平衡糖分提取效率与单宁等苦味物质溶出。
三、酵母菌种筛选:高效糖分消耗
选用高发酵度酵母
使用上面发酵酵母(如Weihenstephan 3068)或下面发酵酵母(如S-189),其发酵度可达75%-80%,能将更多可发酵糖转化为酒精。
避免使用发酵度低于65%的酵母,否则残留糖分过高。
酵母接种量优化
主发酵阶段接种量为1.5×10⁷ CFU/mL,确保酵母快速启动并占据优势菌群,减少杂菌污染风险。
发酵中期通过倒罐回收酵母,补充新鲜酵母至2×10⁷ CFU/mL,维持发酵活力。
四、发酵条件控制:延长糖分消耗时间
主发酵温度管理
前发酵温度控制在18-20℃,促进酵母快速繁殖;封罐后降温至12-14℃,减缓代谢速率,延长发酵时间至14-16天,确保糖分充分消耗。
避免高温发酵(>22℃),否则酵母代谢过快易产生高级醇等副产物,同时残留糖分增加。
后发酵压力调节
主发酵结束后,逐步升压至0.12-0.15 MPa,抑制酵母活性,防止自溶释放糖分。
后发酵温度保持0-2℃,促进蛋白质沉淀和风味物质融合,同时降低糖分回吸风险。
五、后处理技术:糖分残留去除
膜过滤技术
采用0.45 μm陶瓷膜或有机膜进行错流过滤,去除酒液中残留的微量糖分(如葡萄糖、果糖)及大分子蛋白质,同时保留风味物质。
过滤压力控制在0.2-0.3 MPa,避免膜表面堵塞导致过滤效率下降。
冷处理稳定
发酵结束后,将啤酒降温至-1℃保持7天,促进冷浑浊物(如蛋白质-多酚复合物)沉淀,进一步净化酒体。
冷处理后通过硅藻土过滤或离心机分离,去除沉淀物,降低糖分回溶风险。
六、案例参考
劲派无糖啤酒:通过选用高活性特种酵母、延长发酵时间至21天,并结合膜过滤技术,实现糖分含量<0.5 g/L,同时保持酒精度≥4.5%vol。
德国科隆啤酒:采用“低温长时”糖化工艺(63℃糖化120分钟),配合上面发酵酵母,发酵度达82%,残糖量仅1.2 g/L。
重大机遇:预计今年内出台精酿啤酒标准和相关法规,新政策将接轨欧美现行政策,今后小型精酿啤酒厂灌装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场,精酿啤酒行业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机遇!